-
2025-3-14 【21世纪经济报道】
[摘要] 最近关于著名高校文科招生占比下降的新闻引发社会热议。近年来,社会上时不时出现一些所谓的文科无用论。既然如此,就不如直接来谈谈文科到底用处何在。
-
2025-3-12 【财新网】
[摘要] “客观上各级地方政府对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思想认识不统一,行动上缺乏激励,需要从优化激励的角度入手,为更好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保驾护航。”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对财新表示,应优化地方政府激励、拓展公平竞争审查范围,以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
2025-3-5 【澎湃新闻】
[摘要]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备受关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并提出优化考核机制、科学分类精准置换债务、加快地方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等措施。这一系列举措显示出中央在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方面的战略方向,即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逐步降低债务风险,确保财政可持续性。本文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地方债务的表述做了进一步梳理和展开,以便于更好理解未来地方债务治理的政策导向。
-
2025-3-11 【上海法治报】
[摘要] 从DeepSeek到《哪吒2》,新兴独角兽民营企业正向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分布,呈现出新的产业特点。“尽管取得进步,但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如何更好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加强法律和制度保障?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多名全国政协委员聚焦这一热点话题,持续建言献策。
-
2025-3-7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 21世纪经济报道】
[摘要]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围绕预期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其中“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居于十大任务之首。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认为,中国启动内需的潜力巨大,持续不断地推动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对外能有效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内可有效地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可以说,扩大内需是一个双赢的战略目标。陆铭认为,进一步扩大内需,应该破除一系列制度约束,从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及投资制度改革等方面,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更加适应人口流动趋势,从而进一步释放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带来的内需机会。
-
2025-3-6 【青年报·青春上海】
[摘要] 近年,新兴产业优质企业质量提升,出品了一系列高质量的产品,点燃了市场情绪,比如前沿技术领域的DeepSeek、文化领域的《哪吒》等。如何让这把火烧得更旺,更好地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上海市副主委、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陆铭的观点是改善市场环境。
-
2025-3-3 【澎湃新闻】
[摘要]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陆铭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杭州模式和科技创新等热门话题提出“冷思考”。他认为,应先进行前置性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优化外来人口市民化进程。对于灵活就业群体,应有自由选择社保的权利。关于杭州模式和科技创新,他主张各城市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并优化政府与市场关系及营商环境。陆铭还关注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土地制度改革和地方政府激励机制等议题,呼吁改善民营企业外部环境,推动土地制度改革,并改变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以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2025-2-22 【工人日报】
[摘要] “只有将自己的最新研究与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责,为公共决策服务。”
-
2025-2-18 【21世纪经济报道】
[摘要] 近段时间以来,DeepSeek的爆火引发热议,一些地方发文反思为何当地没有诞生如此现象级的创新企业;公众热议“杭州经验”,期待培育属于各地的DeepSeek。我认为,创新没有模板,越是前沿创新领域,创新的偶然性和未知性就越强,只有企业家通过不断地试错,才能够发现创新的机遇。从这个意义上说,其他的城市真正要学的,并不是在某一个赛道上去重复杭州经验,而是要学会杭州的“放手”,尽量不对企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干预,把创新空间留给企业和企业家。与此同时,城市要通过生活来留人,要把城市的生活品质打造好,消费场景打造好,就有利于促进创新,吸引人才。
-
2025-2-17 【四川日报】
[摘要]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深度转型。2024年9月以来,中央推出系列增量政策为发展增添了更多信心。近日,国内知名学者、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接受川观智库专访,分享了他对中国经济、区域发展的一些思考。
-
2025-2-6 【每日经济新闻】
[摘要] 近期,因DeepSeek,有人撰文发问,为什么不是深圳,杭州凭什么抢了深圳的风头?那么,笔者接着问,城市因什么诞生伟大的科技型企业?笔者认为,城市生成了具有竞争优势的创新和产业生态,就有大概率诞生伟大的科技型企业。
-
2025-2-8 【21世纪经济报道】
[摘要] 随着美国政府换届,中国出口企业面临更高对美出口关税的威胁,可能促使一些企业迁往东南亚等地。然而,社会各界期望沿海产业链向中西部转移的愿望并未实现,经济活动仍向沿海地区集聚。大数据显示,转往东南亚的下游企业未带动上游企业大规模转移,反而促进了中国内地上游企业的恢复性增长。中国沿海地区产业竞争力需加强,利用产业集聚效应和技术优势服务国家产业链安全。沿海地区因海运便利、产业链上下游集聚、生产性服务业赋能等优势,难以被内陆取代。同时,中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可能强化沿海地区优势,内陆地区相对不利。内陆中小城市营商环境不够法治化市场化,影响企业投资。建议包括强化沿海地区要素配置保障、由企业自主决定是否向内陆转移、提高内陆劳动生产率、改善内陆营商环境、帮扶出海企业等。转往东南亚的下游企业未拉动上游企业同步转移,反而促进了中国境内上游企业的增长。
-
2025-1-28 【经济学家茶座 Teahouse】
[摘要] 发展到今天的深圳,完全可以和上海“等量齐观”,并和上海一起演绎当代中国经济的“双城记”。
-
2025-1-14 【21世纪经济报道】
[摘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
2025-1-14 【央视新闻】
[摘要] 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
-
2025-1-7 【上观新闻】
[摘要] 有助于建设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于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决心。
-
2024-12-25 【21世纪经济报道】
[摘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当前,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已成为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提出,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首要任务,并提出经过五年努力,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接近70%的目标。新型城镇化可以带来哪些经济增量?进一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哪些问题,如何更快推进?如何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就上述问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
-
2024-12-19 【每日经济新闻】
[摘要]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明年9项重点任务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被确立为关键举措。而在企业层面,加大研发投入,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从这方面来看,深圳在企业自主研发投入方面积累的成功经验,值得全国范围内关注和学习
-
2024-12-18 【21世纪经济报道】
[摘要]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当前,服务业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地提高,推进新型城镇化既能拉动更有效的投资,也能够拉动居民消费,成为兼顾经济增长、改善就业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政策取向。与此同时,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在大国空间思维下,为不同地区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找到符合自身比较优势的经济角色。
-
2024-12-16 【澎湃新闻】
[摘要] 国务院总理李强12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作出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