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百年院庆系列活动:安泰•问政(30)——“技术革命将如何影响就业”在我院举办

发布者:中国发展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8-05-31

百年院庆系列活动:安泰•问政(30)——“技术革命将如何影响就业”于2018年05月29日下午在我院A301报告厅举行。论坛由我院主办,中国发展研究院承办,我院陈宪教授主持。论坛共分为主题演讲、论坛评议与嘉宾互动三部分。在主题演讲部分,亚洲开发银行副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研究和区域合作局副局长庄巨忠先生作了主题为“2018年亚洲发展展望:技术革命如何影响就业”的报告。在论坛评议部分,我院黄少卿副教授在对庄先生报告作简要点评的同时,重点谈了其对技术革命影响就业的理解和看法。会议获得了澎湃新闻、解放日报财经频道、人民日报、经济观察报(网)、新华社、社会科学报、新浪财经等媒体的支持。会议协办单位还有我院的MBA、EMBA、EE项目、校友与公关办。来自本院及本校其他院系共约100来位师生及校友参会聆听了演讲。

首先,庄巨忠先生简要介绍了其服务机构亚洲开发银行(亚行)的职能和使命。亚行是一个主要服务于亚洲的多边国际金融机构,其是一个发展机构,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主要的目标是减少贫困。庄先生指出,亚洲减贫仍是一个比较严峻的任务。如果用人均每天消费1.9美元为标准,整个亚洲贫困人员还有9%;如果用人均每天消费3.2美元,贫困人员是总人口的33.5%,这是2013年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按这两个标准算的话,贫困人员分别占2%和12%。在不到30年当中,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将近80个百分点,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技术革命如何影响就业?庄先生指出,技术进步是生产率和经济及收入增长的基础,现在的第四次技术革命主要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广泛使用为标志,以前的三次技术革命分别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电气时代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他认为,技术进步替代劳动力,但也创造就业,这些效应主要包括企业或行业内对就业的替代效应、创造新就业的恢复效应、生产率效应、行业间的溢出效应、以及收入效应。他强调,有充足的理由对亚洲创造就业的前景保持乐观。第一,新技术通常只替代一个职业的部分工作, 而非全部。假如把劳动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重复劳动和非重复劳动两个维度,从新技术替代劳动的技术可行性来看,新技术通常只会替代重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第二,技术可行性并不能保证经济可行性,现实中两者会有一个权衡。工业机器人的使用目前为止大多集中在资本密集型,劳动就业不高的行业;机器人用得多的行业工资水平通常也高。第三,收入和需求的增长会创造就业。2005-2015年期间,亚洲12个国家收入和需求增长所创造的就业总量超过技术进步所替代的劳动力总量。分析表明,发达国家的技术革命替代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对亚洲的影响也不会太大。第四,新技术会创造新职业和新行业。比较不同国家职业构成表明,亚洲国家的许多行业就业增长的潜力很大,例如美国教育和医疗的就业占15%,金融和商业服务的就业占19%;而在亚洲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教育和医疗的就业占4-6%,金融和商业服务的就业占2-6%。庄先生指出,但是新技术会给部分劳动力带来不利影响。机器人的使用在增加从事非重复性工作劳动力需求的同时,会减少从事重复性工作劳动力的需求;而且从事非重复性脑力劳动者的工资比从事重复性体力劳动工人的工资增长要快。他指出,技能溢价的上升是许多亚洲国家近年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后,庄先生总结认为,第一,越来越多的人担心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会导致大规模的劳动力被替代和失业,但亚行的研究表明有充足的理由对亚洲创造就业的前景保持乐观。第二,新技术会给部分劳动力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那些从事重复性体力劳动的职业,这需要政府在教育和技术培训,劳动力市场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和收入分配及税收制度等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此外,政府还应该有效利用新技术,并推动新技术的发展,以滿足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论坛评议环节,首先,黄少卿副教授主要从人类对技术进步恐惧的角度,回顾了历次技术革命中的几个历史片段。他指出,包括现在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第四次技术革命,人们也对其存在类似的恐慌。不过,他援引亚行庄先生的观点指出,所幸被替代的只是重复性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而不可重复的脑力劳动不但不会被替代掉,而且技术的溢价还要往上涨。技术革命到底会怎么来影响就业?黄教授对庄先生的观点进行了总结:第一,技术进步会使机器会替代旧的劳动岗位,但也没必要那么担心,因为同时也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技术只会替代一部分职业和工作,而不是全部。第二,技术发明是不是很快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还要看经济上是不是合理,如果经济上不可行,恐怕技术的运用还要被推迟。第三,新技术创造新的岗位和职业,比如没有汽车就不会有汽车维修工人、就不会有4S店的出现;也许将来机器人多了,恐怕还需要机器人的维修业。第四,不能忽视技术革命对部分劳动者带来的短期的不利影响。从事重复劳动的工作者,未来的不确定性会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可能会失业,给其生活带来困难;因为技能溢价,高技术劳动者和低技术劳动者的收入差距会拉大,可能会带来社会的不稳定,甚至会产生新的社会矛盾。最后,作为对庄先生演讲的补充,黄教授谈了几点思考。第一,必须意识到,技术影响就业的机制非常复杂,有创造就业的可能性,也有减少就业岗位的可能性。第二,其实对技术进步的恐惧也没有必要扩大,不要认为技术进步可以脱离我们人类自身的诉求而独立地发展。第三,随着高技术人员不断的增加及其个人收入的增长,与此同时也会衍生出对更多的低技术人员的需求。收入高的人员多了,对保姆、家务活动的需求,对帮助处理重复工作的需求不见得完全靠机器能解决问题,这是因为人和机器的交流与人和人的交流是不一样的。第四,他强调,我们在讨论技术的时候,也不能忽视制度的因素。

在嘉宾互动环节,与会听众从技术进步与教育的作用、技术进步与不平等加剧的关系,技能溢价使得收入差距扩大、社会对低技术劳动者的认同度等角度向嘉宾们进行了提问。(新闻稿提供者:刘建丰;根据论坛速记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