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华教授在我院作学术报告:斯大林是如何掉进‘修昔底德陷阱的’— 战后苏美从合作走向对抗的路径和原因发布者:中国发展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8-10-262018年10月25日下午在安泰A301报告厅,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沈志华给我院师生带来了“经邦论道”系列之66:“斯大林是如何掉进‘修昔底德陷阱的’—— 战后苏美从合作走向对抗的路径和原因”的演讲。我院教授潘英丽主持了此次论坛活动;师生共有约150人参加了这次沈教授对冷战国际史的回顾及看法的思想盛宴。 沈志华,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主任,周边国家研究院院长,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资深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所名誉研究员。研究领域:冷战国际史、苏联史、中苏关系、中朝关系。代表作有:《最后的“天朝”——毛泽东、金日成与中朝关系(1945-1976)》(2017)、《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2007,2013,2015)、《无奈的选择——冷战与中苏同盟的命运》(2013年)、《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2011增订版)、《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专题史研究(1917-1991)》(2009年)、《思考与选择:从知识分子会议到反右派运动》(2008年)等,并主编多卷本档案集:《苏联历史档案选编》(34卷,2002年)、《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8卷,2009年)、《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12卷,2015年)等。 现在大家都在说中美之间是不是开始新的冷战。对此,沈教授表示不赞同。他指出,美苏之间冷战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美苏之间当时从意识形态到国家制度是替代性的、抑制性的,性质完全相反,而且一个要替代另一个,即我的生存是以你的灭亡为前提的。现在中美之间不是这个问题。第二是,当时不仅是美苏两国之间的对抗,而且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个集团之间的对抗。现在中美之间也不存在这个条件。中国现在有盟国吗?没有。但是,他强调,如果事态恶化下去,若处理不当,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因此,现在回过头来看斯大林是怎么跟美国走上冷战道路,这对我们冷静地考虑中国的处境和应对的方针有好处。 关于战后世界的格局,沈教授重点介绍了雅尔塔体系以及缔造这一体系的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等领导者。沈教授认为,斯大林不是一个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而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事实上,他对当时的雅尔塔体系是满意的。那么,斯大林是如何掉进“修昔底德陷阱”的,战后苏美从合作走向对抗的路径和原因是啥?沈教授重点谈了三个方面的看法。第一是,苏联的国内和国际政策完全背离。第二是,对周边国家不放心,过度干涉其内政。第三是,斯大林是机会主义者,具体体现在“有便宜就想占”,这主要表现在伊朗问题、土耳其问题及希腊危机等事件上。此外,在探讨到二战后的亚洲时,沈教授也分享了苏联档案已解密的在49和50年中共是怎样倒向苏联一边以及之后朝鲜战争开战的相关历史。 对于整个冷战国际史,讲座中,沈教授娓娓道来,两个小时的时间过得飞快。最后,沈教授总结认为,总之,冷战启动的主动方是美国,这个不错;但是苏联很多应对的方略失策,也是重要原因。现在中国跟当年苏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沈教授指出,那就是中国现在跟美国在同一个国际体系下,不管是安全问题、贸易问题、金融问题等等。在一个体系中运作,要想分开谈何容易。即使美国人想打中国人一拳,但也不知道哪一拳就打到了自己身上。所以,现在中国和美国的状况,要真正进入冷战还有些时日,至少要做到清楚的切割之后才行。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就给中美两国领导人留下了一个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好好想想是不是真要走到这一步,真到这一步对谁有好处?(刘建丰博士根据速记稿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