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19年第一次经济学人上海圆桌会议——“如何走出经济下行的困境”举办

发布者:中国发展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9-07-15

2019年6月28日下午,2019年第一次“经济学人上海圆桌会议”在上海师范大学全球城市研究院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如何走出经济下行的困境”。本次会议由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承办。出席会议的专家包括: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的毕晓航,上海社科院的徐明棋,上海交通大学的陈宪、潘英丽,同济大学的钟宁桦等沪上知名经济学人。本次会议获得了解放日报、新华社、社会科学报、文汇报等媒体的支持。

会议由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周振华院长主持。他表示,从去年下半年起,直到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持续面临下行压力,这需要经济学人一起分析和探讨导致经济下行的原因。经济下行是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的不确定性引起,还是经济周期等其他原因在发生作用?

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毕晓航首先进行主题发言,他为大家做了题为《2019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及下半年形势分析》的报告。该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是从2016年起、一年两次给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做的报告。本次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2019上半年上海经济基本评估,以及下半年形势预测和存在的问题。报告对上海上半年的评估一共16个字:“总体平稳,转型加速,稳中有忧,增速趋缓。”第一,总体平稳表现在:经济增长总体平稳,消费市场增长平稳,居民收入增长平稳;第二,转型加速表现在:产业结构持续升级,投资活力显著提升,外资表现非常亮眼;第三,稳中有忧表现在:工业增长明显失速,外贸进出口指标下降,商品销售下降明显,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第四,增速趋缓表现在:上海GDP增长率低于全国和周边省份1-2个百分点,大规模减税降费导致财政收入增长趋缓。同时,报告认为下半年需要重点关注的四个问题:第一,实现预期目标的压力不断加大;第二,财政收入增速低于GDP增速;第三,外资企业发展动向;第四,市场信心和预期有所减弱。

上海交通大学的潘英丽教授演讲的主题是《经济下行: 性质分析与对策建议》。她判断目前的经济下行是结构性的增长衰减,特征有两方面:一是规模扩张型工业化时代已经结束了;二是经济增长长期趋缓或可控的软着落。面对目前的情况,潘英丽教授提出近期维稳与中长期转型的政策举措。她认为,近期政策需要刺激内需、稳就业、稳金融:一是财政货币定向宽松结构性维稳政策,通过政府发行长期国债,由央行购买;二是实施去产能去杠杆三年行动计划,僵尸企业半工半读半薪内部转业转岗;三是开征房地产空置税。对于中长期转型政策,可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克服好企业荒、加大人力资本投资。

上海社科院的徐明棋教授做了题为《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对策》的主题发言。他认为中美贸易摩擦是整个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和科技革命进入新阶段的综合因素所推动的结果,将对世界经济和未来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需要不断改革开放,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随后,参会的其他几位专家进行了自由发言。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陈宪教授、复旦大学的丁纯教授、同济大学的钟宁桦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李辉文教授分别发表了各自的观点。(作者:范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