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有光空间”系列讲座(3)举办

发布者:中国发展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5-11-05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许志伟报告论文

20251029日中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许志伟教授和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创新学院)刘岩副教授做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有光空间”系列讲座第3期。本讲座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承办,由上海交大中国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钟辉勇主持。

在讲座的第一部分,许志伟教授报告了题为《Bank Capital Regulation and Credit Allocation along supply chains》的工作论文。文章研究了商业信用如何在供应链中传递流动性风险,从而影响银行资本监管对企业决策的实际效应。以2013年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发现监管收紧后,大型企业、市场势力较强的企业以及国有企业的应付账款明显增加,而小型企业、市场势力有限的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应收账款则显著减少。溢出效应分析显示,监管收紧后,受到流动性冲击较大的大企业的供应商应收账款大幅增加,且高风险企业的财务支出增加而资本支出减少。此外,由于大型企业、市场势力较强的企业以及国有企业在银行资本要求趋紧时减少贸易信贷供应的幅度较小,下游买家在遭遇冲击后更倾向于选择这些供应商。研究揭示了宏观审慎监管影响实体经济的新渠道,并强调了信贷监管政策与供应链之间的重要互动。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刘岩副教授报告了题为《The Spillover of Us Monetary Policy Uncertainty on Global Bank Lending》的工作论文。本文利用涵盖44个国家的银行信贷调查数据,发现了一个重要现象:当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MPU)上升时,会导致全球其他国家银行的贷款标准趋于严格,信用供应减少,并伴随融资成本上升和实体经济收缩。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溢出效应无论在何种汇率制度下都普遍存在。为解释这一现象,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外汇市场金融摩擦的小型开放经济一般均衡模型。由于外汇市场套利机会有限,美国MPU上升会降低其他经济体银行体系的风险承受能力,从而进一步收紧信贷标准并提高融资成本,对实体经济带来负面影响。模型的估算结果表明,美国MPU近期的剧烈波动已经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显著拖累作用。

最后,与会者就宏观研究中的难点问题、国际研究前沿导向以及如何在未来更好地研究中国宏观经济进行了讨论,现场氛围热烈。